3522vip浦京集团(中国)集团官方网站-Limited Company

首页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在红船启航地汲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力量-参加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25-09-24 访问次数:

915日至920由教育部主办、嘉兴大学办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第25050期“新时代伟大变革”实践研修班在嘉兴成功举办。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揣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与对思政教育事业的热忱,在嘉兴这片红色沃土上完成了为期六天的“诗画浙里”专题研修。

图一:2025916日举行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嘉兴大学)研修基地25050期开班仪式

从南湖红船的初心追寻到雪水港村的田野调查,从观摩枫桥经验陈列馆感受基层治理到桐乡石门镇体验乡村振兴,从案例教学的理论启迪到美丽乡村的实践观摩,每一项安排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更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打开了全新视野。

图二:研修班学员在枫桥陈列门前合影留念

枫桥镇参观学习留影

一、以“红船精神”铸魂,夯实课程育人根基

916日清晨,我们伫立南湖之畔,聆听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富稚钧讲述“一艘红船映初心”的历史,李庆喜副教授的《重温建党历史 不忘红船初心》水上党课更让我们热泪盈眶。

图三:嘉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庆喜副教授讲授《重温建党历史 不忘红船初心》专题党课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一课“思想之脉”的授课教师,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将“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融入课程开篇,通过“沉浸式”党史教育唤醒学生的历史自觉。正如研修手册中强调的“研修内容只能作为个人学习和课堂授课资料”,我们计划将南湖红船、陈望道故居等现场教学素材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

图四:研修班第五组学员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合影留念

二、以“浙江经验”为镜,创新案例教学方法

顾骅珊教授关于“千万工程与中国美丽乡村”的理论授课,用详实的数据对比了浙江20年乡村变迁: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村美民富产业兴”,雪水港村的“文化礼堂+产业合作社”模式、义乌李祖村的“创客文化+非遗传承”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在第五组结构化研讨中,我们围绕“如何将‘共同富裕’理论具象化”形成共识:在课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章节,可采用“雪水港村文化建设调研手记”与“枫桥经验基层治理”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理解“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图五:嘉兴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顾骅珊教授讲授“千万工程与中国美丽乡村”专题课程

三、以“实践研修”赋能,构建知行合一课堂

917日在雪水港村的入户调研中,我们走访了崔惠佳村干部与文化礼堂管理员,记录下“农家书屋+直播带货”的创新做法。这种“脚尖上的调研”让我们反思: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理论,而应像研修手册要求的“多看、多思、多想”,构建“理论讲授—实践观察—反思创作”的闭环教学。例如在“文化自信”章节,可组织学生模仿本次研修的“非遗文化体验”(918日义乌李祖村活动),开展“家乡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实践作业,将研修中“结构化研讨”的方法转化为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

图六:研修班成员与海盐雪水港村村民代表座谈

四、以“团队协作”聚力,彰显集体备课优势

作为由7所高校教师组成的第五组,我们在研讨中深刻体会到“思维碰撞”的魅力。919日晚,围绕“‘诗画浙里’主题案例教学应用”,进行热烈的交流。这也启示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打破校际壁垒,通过集体备课共享优质资源,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成为“有温度、接地气、能共鸣”的金课。

图七:陈望道前辈堂侄女陈华仙老师讲授《共产党宣言》故事

六天的研修虽短,却让我们满载而归。结业式上各组代表分享如何将调研成果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让大家受益匪浅。我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既要做“真理的传播者”,更要做“实践的躬行者”。我们将把嘉兴的红色基因、浙江的改革精神和奋斗精神融入三尺讲台,让同学们深切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伟力和真理力量,让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以实际行动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

XML 地图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4 15: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