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我校党委书记方若虹,党委委员、副校长张保来、韩万兵,通过走进思政课堂听课、座谈交流等形式,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情况。党委相关职能负责人参加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侯超群讲课现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明讲课现场
听课结束后,方若虹一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会议由韩万兵主持。
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庆福汇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规划建设总体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庆福汇报建设规划方案
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侯超群、王浩玉分别就思政课教师发展和教学科研资源完善做了交流发言。听取汇报发言后,方若虹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成效,她要求,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统筹规划和支持力度,推动马院高质量发展。党委书记方若虹
方若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青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建好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方若虹强调,一要落实政治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把政治素质作为第一素质,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把政治要求作为第一要求,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让思政课堂成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二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我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当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承者、捍卫者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困惑,对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疑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教学内容上,思政课教师要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将国家最新政策、国际形势变化以及社会焦点问题融入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在实践教学上,马院可以与郑州市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企业等建立合作,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调研和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思政理论。四要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等职业素养。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培训活动,学习前沿教学方法,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并应用于课堂;在科学研究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读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科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要积极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找准研究方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思政课“鲜活”起来;在学术交流方面,加强与专家学者的探讨与合作,积极参与学术团体活动,共享资源和经验,拓宽研究视野,不断提高科研能力,进而反哺教学质量提升。五要增强职业荣誉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怀揣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以传播真理为己任,用热情和信念感染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仁爱之心助力学生成长。
韩万兵强调,思政工作者要提升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方向正确;学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强化理论学习研究,增强科研实力,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全面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内院校
省内院校